叶副校长(老师)2015年上半年教学经验总结
成人教育培训,需用感性化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与信息反馈对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就如何提高学员的上课效率问题上,本人做几点分析:
1、 在众学员当中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学员没有基础,然而这些人当中对没遇到的疾病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或实操课程往往都记不牢,因为疾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发生在亲人朋友身上,学员很难从中领会其中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症状。正因听不懂,很多学员在听课过程当中往往都容易走神,有时会发现等到下课了又会有学员问我同样的我已经讲过的问题;对于理论知识需要死记硬背也不是他们的所擅长的;因为都是成人,学习与接受能力都不如中小学生,他们需要的是长时间上课来累积老师所讲的,所示范操作过的内容,耳濡目染多了自然就学会了。若这个学员只有一个月的上课时间将不能够完全明白,所以方法需要改进。
2、 个别学员年龄大了,精力不足,在上理论课时容易犯困,当然这需要老师通过提高理论课程中的学习气氛,才能解决问题的。
3、年龄小,被家长送过来学习的,性格特点:好玩,不认真学习。
如何提高这些人的学习效率?
现将分享以下六点教学方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第一, 课前提问制教学法
课前提问制教学可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当课后学生就会用一定的时间去看书与复习。
上理论课时,施行课前提问制,(毕竟是成人,如果回答不出来有些人会自觉惭愧觉得学员与老师之间会有种隔阂),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让其它学员来替他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让回答不出的学员翻到课本,把问题的原话读出来,大家都能听到,学员自己也将记忆深刻。
第二, 尽量少用医学术语,思维具体与实际化教学法。
因为很多新生对解剖的概念不清楚,位置在哪里都不知道。不能按部就班的读书本上课,那样会觉得老师教学没有什么水平,内容似乎专业生硬而难懂。
比如讲半月板要多形容它只是一片关节软骨,在两骨关节之间,只是一块软垫片,可以起到润滑关节减少摩擦,与缓冲体重的压迫,少了它对肢体的运动又会有什么影响?当然这需要让在座的学员回答,这样少部分人的回答可以带动更多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所讲的问题或内容上。
再如讲到腰椎间盘,需要尽量讲到它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关节囊,里面有存在液态物质,受到外在的压力后,纤维化前厚后薄,当然容易裂开而突出,就如同气球一样从薄弱透明处破裂一般;由学员回答是从气球厚的一面破裂还是从透明而薄的一面破裂的快,需让学生思维转向实际化具体化来看待与理解这个问题。只要大家都参与进回答和判断问题当中,那么课堂的学习气氛就活跃。
第三, 与学员交流的互动环节,判断对错与举手式的互动教学法。
在一堂理论课上由老师提出与所讲疾病当中相关几个鲜明的观点或者病例表现特点,让学生判断对错与疾病的发展严重程度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问题日常很容易见到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
例举我上课时讲到劳损篇的某一个病理特征:临床发现被按摩的某个部位有硬块状(劳损的一个特征):
① 平日不痛,按摩时却很痛。
② 平日不痛,按摩时亦不痛。
③ 平日酸痛,按摩时更加酸痛。
④ 平日反复酸痛,用力按摩时反觉得舒适而痛快者,非一般指力所能渗透病灶之及也!
此时让学生举手表态,那个严重那个不严重。此举可为一举两得,有哪些人举手了,哪些人没有举手?其一可观察到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性。有没有积极的进讨论与思考问题,如果有没举手的学员是不是没听明白问题本身的意思?这个可当场问明白不举手的原因是什么,还是不好判断直接等老师的答案?其二,学生的积极性将整体提升至95%以上。
第四,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应多加关注与监督。
年龄较小的学生,还在家长的监护下,性格不稳定,经常在课上玩手机,需经常监督开导与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必要时可经常提问他些简单的问题。
第五,针刺体会课的无痛进针教学法
初学针法惧针者多,可有三种进针法微痛或无痛进针法:
① 采取针管进针法(此法最简单,不再敖述),但初学者实在惧针这种方法最好,但却不能依赖此方法,体会过后慢慢的需引导用指力进针。
② 抖动进针法(杨老师教的方法应该大家都学会了,不再敖述)。
③ 飞针法(此法我在针灸加强班有教):讲求3个要素,即速度、力度与精确度。
动作要领:各部位消毒过后,大拇指食指捏紧针尖上5分处,小拇指可选择固定在穴位旁边的皮肤上,用腕关节的力量快速以弧形角度甩针定刺入需要扎的腧穴内,简洁迅速而利落,无任何痛感。但此法不适合在有骨骼处上的穴位进针。
第六,多画简笔画教学法
教师队伍可试着学习简笔画,培训教材上的图片可能不全面,或者过于复杂;不能够让学生领会病变器官的发病机理是什么样的情况性质;所以我在理论教学当中经常结合实际画一些简笔画,来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我在画一幅颈椎病或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横切面观图最多也不过两分钟时间,有很多学生都反应了这样画的图一看就懂了,更多的是下课后很多学生都拿着手机对着图画拍了下来保存看。之前有学生跟我反映了一个情况,说听过其他老师的病理课一直没有明白什么是半月板,直到我有一期上这课程时把图画出来,厚薄程度,整体的形状特点内C型外O型,方才大悟。可见一执念的转变有多重要。
以上几点拙见希望大家参考与指正,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如有其它好的教学方法日后再补充与跟进。
杨老师点评:叶老师自2006年入职至今,是一位十分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现在为学校副校长,同时也是优秀的教师,今后应该将自己较好的经验通过老师的培训会,传达给每位老师,使之参考和运用。在理论教学中,有的课程确定需要有美术基础,但每位老师的美术功底不一样,这在今后的培训中,确实需要开展医学美术技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