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痛(痹症) 
         痹证是指患者上肢、下肢或四肢关节疼痛的疾病。祖国医学  称为“骨节痛”“历节痛”“肢节痛”等。据病因病机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等。
         现代医学认为,骨关节痛可由各种原因引起,如慢性感染性之关节炎,自身免疫性之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代谢障碍之骨质增生性关节炎;骨关节周围病变之关节痛等。
              临床表现  
         行痹:胺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游走不定,有若风行。可伴恶寒,发热。
         痛痹:肢体筋肉关节疼痛显著,遇寒加重,遇热则减,痛有定处,可伴局部肿胀。
         著痹:肢体关节酸痛,痛有定处,沉重无力,易受阴雨潮湿气候影响,可伴纳呆不喜饮。
       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关节痛,为针灸临床常见之病症。治疗各种关节痛先要认清气血之关系: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此为气血生理联系,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瘀滞则为病机变化。由
  此而产生“通则不痛”“以通为顺”的治疗大法。
         大凡痹证,或正虚或邪实皆由外邪入侵,经脉气血不通而致,  其中“风为百病之长”“寒为痛因之先”说明了风寒之邪在痹证  的地位。由于上述之认识,产生了疏风行血、散寒通络的治疗法
  则。
         例1.一女性患者23岁,素体较虚,因寒凉引起关节痛、麻木,  为典型外邪侵入,气血泣而不行之痹证。选用中脘鼓舞正气,气  血旺盛以利祛邪。肩僻、曲池、合谷、外关以行气活血,通经活
  络。中气充盛,气血得畅,通则痛止。
         例2.一男性患者30岁,左膝疼痛月余,观其脉症,为邪闭经络,气血不畅之症,故以祛邪通络为法。选用局部及邻近少阳、太阴俞穴,以求气血相和,经通络活,施用泻法而取效。
         例3.一女性患者39岁,因小产后外感风寒而致关节疼痛。由于产后气血双虚,阳气不得以附,故产生周身怕凉畏风、肢节疼  痛,实为本虚标实之例,选用风府施用补法以祛风散寒止痛,选用火针温通以使阳气通达,外邪可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