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医堂小儿推拿培训班保健按摩培训中医养生培训招生信息——
    
    
	小儿按摩需严格遵循“轻柔、安全、对症”原则,因儿童脏腑娇嫩、皮肤敏感、骨骼未发育完全,操作时需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一、明/确/禁/忌/情况(这些时候/绝/对/不能按摩)
	- 皮肤异常时:小儿皮肤有破损、湿疹、疱疹、烫伤或感染(如疔疮),按摩会加重损伤或导致感染扩散。
	- 急性病症期:如感冒发烧(体温≥38.5℃)、急性肠胃炎(呕吐腹泻严重)、肺炎、阑尾炎等,此时按摩可能延误病情,需先就医。
	- 特/殊/生理状态:小儿有骨折、脱臼、脊柱侧弯等骨骼问题,或处于抽搐、昏迷状态,严禁按摩,以免加重损伤。
	- 特/定/疾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等疾病,需经医生评估后,在专业指导下操作,不可自行按摩。
	二、操作核心原则(确保安全与效果)
	1. 力度极轻:以“轻揉无痛”为度,用指腹(而非指甲)或掌心操作,力度相当于“触摸花瓣”,避免按压骨骼(如囟门、脊柱、关节),尤其婴幼儿囟门未闭合前,严禁触碰。
	2. 时间宜短:单次按摩时间控制在5-15分钟(婴幼儿≤10分钟),每日1-2次即可,避免长时间按摩消耗小儿体力。
	3. 体位舒适:选择小儿安静、配合的体位(如仰卧、侧卧、家长怀抱),避免强行固定,防止小儿哭闹挣扎导致意外。
	4. 环境适宜:室温保持在24-28℃,避免受凉;按摩前家长洗净双手、修剪指甲(避免划伤皮肤),可涂抹少量婴儿润肤油减少皮肤摩擦。
	三、对症选择手法(不盲目操作)
	- 需先简单辨证:明确小儿不适原因(如风寒感冒、消化不良、便秘等),再选择对应手法(如感冒可揉太阳穴、推天河水,积食可揉板门、顺时针摩腹),避免“千人一方”。
	- 不随意用“泻法”:小儿多为“纯阳之体”,脾胃功能较弱,除非明确为实热证(如口舌生疮、便秘口臭),否则少用力度强、刺/激/性大的手法(如重按、拍打),以防损伤脾胃。
	四、观察反应(及时调整或停止)
	- 按摩中若小儿出现哭闹、抗拒、面色苍白、出汗过多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安抚小儿情绪。
	- 按摩后若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呕吐、腹泻加重、精神萎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不可依赖按摩延误治疗。